二級文物:虎噬羊巖畫
陰山巖畫是人類刻在巖石上的圖畫,被史學界稱為“無言的史詩”,被美術界譽為“藝術的發(fā)源”。內蒙古是我國的巖畫寶庫,分布地域廣泛,主要集中于巴彥淖爾市磴口縣、烏拉特前旗、烏拉特中旗、烏拉特后旗境內陰山山脈的溝壑石壁之上,分布在東西約220公里,南北約60—120公里的范圍內,海拔高度大約為1800—2100米。陰山巖畫創(chuàng)作年代久遠,上溯到一萬多年前,經(jīng)歷了舊石器——新石器——青銅器時代,而青銅器時代是陰山巖畫的創(chuàng)作高峰期。巖畫題材比較廣泛,主要取材于游牧民族的狩獵活動和生活狀況,而鑿刻最多最細的就是這種動物巖畫。
此巖畫是一種石刻文化,人類祖先以金屬作為工具,用粗獷、古樸、自然的方法——石刻,來描繪、記錄他們的生產(chǎn)方式和生活內容,它是人類社會的早期文化現(xiàn)象,是人類先民們給后人的珍貴的文化遺產(chǎn)。